2017-09-01

8月29日,“小朋友画廊”在朋友圈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短短半天就完成目标筹款1500万元,捐款人数达到581万。募捐的发起者“WABC无障碍艺途”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机构,旨在通过艺术实践去改善弱势儿童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黑格尔说过:“艺术有它真正的职责,那就是它能帮助人认识心灵,并最终明白心灵最高的旨意。”艺术可以帮助弱势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色彩,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最终平复孤单、烦躁、不安等情绪。 

2017年8月26-28日,10名凯德·为明天华中区志愿者接下温暖的接力棒,组成第三批探访四川巴中“凯德•童伴之家”的爱心小分队,分别前往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毛浴乡浴江村和朝阳村的“凯德•童伴之家”进行探访,为留守宝贝带来了面具手绘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课程,用艺术与陪伴溶解孩子们情感的冰川。

2017/9/1

孤单的留守儿童

 “ 这是一群孤单的小天使,会不经意的打笑道‘我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父母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短暂出现于脑海里的影子。他们的家乡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唯独没有他们的爸爸妈妈。 ”来自志愿者的探访手记

青山绿水,唤不回在外的爸爸妈妈

我遇到一个4岁的小朋友,他叫李子涵。父母离异,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奶奶在家照顾他,他话不多,却有着令人心疼的懂事与乖巧。主动为家访的志愿者们端水端凳子,他还会默默地将正在看的动画频道换成大人们喜欢看的节目。当志愿者离去时,他又会主动帮助奶奶收拾好桌上的一切。在普通家庭里,这种年龄的孩子,正是坐在父母身上撒娇淘气的阶段,然而在这里,志愿者们都哽咽了....

在探访过程中,有一对姐妹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妹妹天真无邪古灵精怪,梳着两个牛角辫,会抱着你的胳膊撒娇赖皮卖萌,一副在宠溺中长大的样子;而姐姐内向而腼腆,在活动里,她的目光会主动避开人群。与他们的奶奶沟通后,我才知道妹妹一直跟着父母生活,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回家,而姐姐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我在这个内向的小女孩身上花了不少心思,有一点私心因为她像极了小时候的我,我们乖巧懂事,怕说错怕做错,想要淹没在人群里成为最不起眼的那个。

这些都是来自此次华中区志愿者的真实故事。在深入了解后,志愿者发现村子里的留守儿童,他们最缺失的就是母(父)爱,并且缺失母爱的比例高达40%多。了解到这些真实情况后,志愿者们只想问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做,才能温暖留守儿童孤单的小星球?

陪伴,是我们最长情的告白

“凯德•童伴之家”是孩子们可以自在嘻戏的小天地,这里有丰富的图书、玩具,但是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童伴妈妈的陪伴。

“凯德•童伴之家”及举办活动的童伴妈妈

童伴妈妈作为辖区内所有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每周独自经营着辖区内数百人的童伴之家,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链接福利资源,教会他们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她能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并针对性的给予他们温暖的陪伴与照料。

此次,凯德“为明天”华中区的志愿者走进“凯德•童伴之家”,通过家访、村干部座谈、体验童伴妈妈等一系列活动,深入了解童伴妈妈、童伴之家及留守宝贝的真实情况。在活动中,他们陪伴孩子下军棋,手绘面具脸谱、跳绳、趣味折纸、耍猴拳、扎辫子,还冒着烈日前去留守儿童的家里进行家访。

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志愿者

“阿姨,你们明年还会再来吗?我很喜欢你们。”

唯有切身感受,才能温暖他们

“有些媒体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一点都不真实,报道里常用的自私、冷漠等形容词都快把留守儿童妖魔化了。”在探访期间,童伴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志愿者说道,“在我眼里,他们和所有小孩子一样,都会有孤单、调皮的时候。但是只要你真心付出爱与陪伴,他们就能感受到。比起父母在身边的小孩子,他们更乖巧更懂得去珍惜和感恩!”撕下社会贴上的“留守儿童”标签,他们只是一群缺乏陪伴渴望得到爱的普通小孩,一旦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会发现他们的笑容甚至比其它孩子更加纯粹。

但是社会很残酷,当他们的父母在外务工时,就不能陪伴孩子成长;而当父母待在家时,却又挣不到钱养家。如果孩子与父母一起进城,他们还是会面临诸如经济的巨大落差,没有户籍连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都完全不了,他们依然容易产生严重自卑、自闭等问题……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却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先真实了解他们的生活及需求,逐渐探索有效的公益措施,逐步缓解留守儿童的问题。

为此,从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为明天陆续组织6次童伴之家实地探访活动,并在当地进行田野调查,后期还将整理成报告或书,真实反映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凯德希望吸引更多的NGO、合作企业、社会知名人士、媒体等社会力量,搭建更广泛的公益平台,传递对公益实践模式的思考,引发社会对弱势儿童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从而真正切实地帮助并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