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 2011-11-18

故事和阳光的设计 

——访成都来福士广场体验中心设计团队

成都来福士广场是由建筑设计大师斯蒂文.霍尔设计的世界最大清水混凝土综合体项目。由凯德置地投资打造的该项目采用开放的建筑空间理念,混合多种建筑功能。其中,建筑在诸多细节之处采用“微观都市主义”设计概念,通过多个特色化的功能空间为建筑注入灵动、精致的细节元素。随着成都来福士广场的封顶,省博物馆装置、高科技馆装置、杜甫花园等建筑功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一展现,而此次亮相的,是位于2号塔楼6——8层的“成都来福士广场体验中心”。

《地产商》记者: 马赛

一个项目的展示中心如何能够吸引参观者,由始至终?何以融入建筑本身并得到永久保留?去年12月份与一位相关设计人员谈到被他称为“结构最夸张”的来福士广场报告厅,被告知报告厅旁边的空间将打造成未来的体验中心,向VIP客户开放,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空间。后来,每次看来福士广场效果图的时候,总是会想象一下2号塔楼6—8层的这部分是个什么样子。采访中了解到,当时,来福士广场体验中心设计团队应该正在研究“如何将在成都拍摄到的阳光和故事融入设计之中”。近一年后,我有幸体验到了这些故事和阳光构成的神奇空间,一个由设计团队用各种技术和考虑完成的一段“旅程”。

时间:2011年10月20日 

地点:成都来福士广场2号塔楼第八层“成都来福士广场体验中心” 

人物介绍: 

灯光与音乐的配合及编程、AV 潘先生 

设计团队的“总导演” Ziggy 

多媒体制作 Kwan 

视频拍摄 Amos

记者:成都来福士广场体验中心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你们的总体评价是否满意? 

潘先生:非常满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并不追求对最顶级科技的盲目运用,重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我们强调的是最终能体现出什么样的效果,这其中还包含团队的构思等其它方面的诸多东西。

记者:这个体验中心最中心的理念是什么样的? 

Ziggy:成都来福士广场不是一个普通的常规项目,项目背后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斯蒂文?霍尔,他的设计很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还空间于市民”的设计理念,他会创造性的利用每一个看似平常的空间。体验中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把这种设计理念表达出来。 

我们发现凯德置地很尊重土地、人文历史积淀、市民的地域情感,企业理念也非常有责任感,不会因为单纯考虑商业收益而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建设,这也是我们去发挥创意的空间。成都来福士广场整个的设计都非常具有艺术性,外形如此,体验中心也是如此。

记者:我们发现这个体验中心整个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声光电的结合、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等,在设计过程中是怎样处理相互间的协调关系的? 

潘先生:设计中,采用了一些在市场上已经比较成熟的系统,在效果上能给客户安全和可靠的保证。团队很早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把技术和设计有效融合,团队磨合得很好,这有利于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并以与来福士气质相吻合的方式诠释出来。

记者:不仅是灯光、视频这种直接控制的。包括操作者,进入这一程序后,他的每一步选择也是固定的,操作顺序是不可变化的? 

潘先生:“体验之旅”时间上没有固定,但在程序上,每一步是固定的。这个构架里面有一些允许跳跃的地方,但都是在大的框架里。“体验之旅”本质上是做一个演示、一个安排,表演一幕舞台剧给体验者看。所以,中间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体验者进入体验中心之初,一般不会预先就有一个思路,我们要给他们带来一种引导和体验感,让他们一层一层地去感受惊喜。悬念之后就有惊喜,惊喜之后就有更多期待。

记者:最难实现的配合在什么地方? 

潘先生:人。我们看到的这个展示系统分为很多不同段落,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官效果,但人的感知各异,如何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感受到体验中心的精髓所在,是有挑战性的。这有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路径,对“讲故事”的人也有要求。

记者:我们注意到,整个体验中心的细节效果非常棒,包括灯光的效果、模型的效果、视频的效果等,你们对细节是如何考虑的? 

潘先生:我们很看中有关体验、感受方面的东西。因为每一个客人并不一定能在这里完全理解整体设计,需要我们把这个故事讲得比较感性一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项目的氛围,感受到项目发展商凯德置地的理念、文化、视野。所以我们尽量把细节解析出来,用夺人眼球的光、画面、音乐配合演绎。通过“体验之旅”我们希望把每一个部分介绍给体验者时,并不是由我们单方向地对他们灌输,而是我们给他们一些信息和感受,让他们自己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自发地建构整个项目在他们心里的样子。

记者:我们坐下来看到的第一段视频,在表现这个项目和成都的一个关系,最初的创作理念是怎样的? 

Amos:这段视频其实描述的就是一段寻觅之旅,寻觅在成都这样一座城市,哪里有最能代言成都的艺术品。我们想要的感觉是一位海归以走遍世界的眼光和胸襟来观察成都的感觉。他走遍很多的不同的地方,再回到中国,来到成都,感受成都的文脉与渊源,感受成都的发展与品位。他会发现成都的不同,对成都有更深度的了解。这不只是一个旅游的感觉,而是对包括文化、艺术、工作等的看法,是一种寻根的感觉。我们觉得应该是放到一个华人的视觉下,可以达到共鸣。落到来福士之后,你会发现“艺术建筑,筑建艺术”既是视频的精髓,也点出了来福士的精髓。

记者:在拍这个影片的时候有没有到成都来体验过这里的生活? 

Kwan:去年8.9月份开始体验,10月份开始拍。有的地方当时根本不知道如何抵达,是找到了成都人带我们去体验的。成都的生活是一种很舒服、悠闲的感觉,在阳光下喝茶、在河边发呆等,和我在香港生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考虑到来福士本身就是一座“用阳光切割的建筑”,而且老百姓对阳光也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影片中有很多关于阳光的描述。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和导演商量说,我们一起在成都等10 月的阳光。我们把这种理念延续下去——来福士模型升起之前,中间就有一束光,然后地板在阳光中打开,模型升起。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虚构的,只是把现实中的这些东西真实地还原在影片之中。 
另外,我们看到凯德的企业文化中有个很重很重的东西,比如讲“仁、义、礼、智、信”,一些“君子文化”的思想,有很多人文的东西。这种企业理念既展示着凯德的视野,也展示着他们对土地、对社会、对文化的态度。我们希望把这些都能通过体验中心展示出来。不同于一般开发商首先关注项目本身,凯德一开始关注的是成都这个地方、还有这里的人,这个是蛮特别的。

记者:参观体验中心有一个感受,当你坐在这个空间里面通过展示的画面等,会忘掉空间的感觉,反而是来到一个很开阔的地方。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Ziggy:其实这个空间本身不小。像我们团队做的香港IFC空间大概200多,来福士空间大概是1000多。通过设计,我们让这整个空间一直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从而增强人在其中的体验感。体验中心的落位,也是经过很多考虑的。本来我们打算将体验中心放在建筑外面,但是后面发现报告厅旁边这个空间很好。而且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以后可以长期保留,让体验中心也成为来福士项目的一部分。

记者: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哪些? 

潘先生:因为来福士这个项目是一个城中之城,包含了很多功能的建筑,业态比较丰富:写字楼、酒店、服务公寓、商场、珍藏单位等,多样化的业态要求体验中心的功能也要丰富,能全面地介绍各业态的特色。当然,还有一方面就是要承载对企业的宣传功能,比如有宾客、政府官员、媒体来我们的项目,通过这个体验中心,他们可以更快、更立体、更全面地了解成都来福士。我们做的演示,不希望让客户感觉在背书,看完后所有的资料都必须记住,我们试图通过给他们1个2个3个的重点,让他们从理解的角度去记忆并感受,就足够了。

记者:这个体验中心的设计过程中,对于你们来说是否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东西? 

Ziggy:团队相互合作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一有机会就会去尝试新的东西。我的观点是,这个体验中心是一个SHOW,它和我们一般去看的销售中心是不一样的,它不仅仅是做成的一个舞台背景让人坐在外面去看,而是让人走进舞台,进入一个整体的空间。这是团队用各种技术和考虑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