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5

在中国发展的外资房企中,新加坡凯德集团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一家,从1994年进入中国至今,凯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房地产开发商,也成为中国房企学习的典范。在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凯德如何拥抱未来,实现创新转型。近日,京华时报记者专访了凯德集团中国区总裁罗臻毓。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中国市场的凯德高管之一,罗臻毓有着对中国市场变化的敏锐观察,他表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房地产行业做的都是“实体文章”,主要做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和销售。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让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必须更加注重“软实力”。在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凯德中国将充分“修炼内功”,启动更符合新时代的公司战略,以创新姿态拥抱互联网。

跳出固有思维拥抱未来

6月2日下午一点钟,罗臻毓准时来到东二环来福士12层会议室,一身深色西装的罗臻毓身材魁梧结实,讲话语速平缓而逻辑清晰。他指着窗外对我说:“此时,在离来福士不远的一个酒店里,来自凯德华北区的200名凯德员工,此时正在参加‘传统企业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的培训。如果我们要拥抱互联网,拥抱未来,首先要让我们的员工思想与凯德的发展转型一致。”

在“互联网+”盛行的2015年,中国房企已经开始掀起互联网转型热,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房地产外企,凯德同样对市场与消费者保持敏锐的洞察。“有了手提电脑,我女儿没有在书桌前看书,年轻人的习惯与我们已经不同。那么未来我们在设计房子时,是否还需要保留书桌?”罗臻毓表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因此房地产必须跳出固有思维,去拥抱未来。

罗臻毓表示,凯德的转型源于对房地产本质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洞察,“从来没有人因为要房地产而开发房地产,房子总是因为人的用途而发展的,比如我们需要工作,就有了写字楼,需要安家生活,就有了住宅,同样,以此类推,也就有了医院、学校。”

“创新是凯德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地把企业自身优势与新技术及网络平台相结合,使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受益,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罗臻毓表示,凯德洞悉到中国飞速崛起的互联网消费群体需求。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将以自身庞大的实体产业为基石,与业内外的合作伙伴一起,启动拥抱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

不要忽视年轻人

凯德拥抱未来的转型已经开始行动,今年5月25日,凯德中国与齐家网宣布打通旗下住宅和家装领域的O2O合作平台,这是外资开发商与国内电商的首次强强合作。同样,在商场、写字楼领域,凯德已经展开智慧办公、智慧商场的尝试。

罗臻毓表示,凯德中国与齐家网目前已在上海的凯德新视界开始试点。“客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此外,客户也可以利用网站、APP、微信等整合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一站式的装修选择和服务,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足不出户监看施工现场,增加客户的参与感。”

在凯德拥抱未来的转型中,注重年轻人成为关注的核心,罗臻毓表示,80乃至85后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中坚力量,并成为房地产,特别是住宅市场的主流客群。符合他们需求并具有鲜明互联网特征的房地产模式与产品,也将大有可为。

“年轻人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缺乏的也许是工作经验,但他们不缺乏经历与思考。我们要学会变通的管理,不要低估年轻人,他们思考,追求的东西,也是凯德未来客户群的缩影。”罗臻毓表示,凯德的年轻员工爱创新,有激情,拥有互联网时代的思维。为了有效地和凯德年轻员工进行沟通,激发年轻人的激情,凯德集团设立了两所员工发展与教育机构,凯德管理商学院和全球性的酒店管理培训中心——雅诗阁卓越培训中心,2012年凯德中国管理商学院成立,把新加坡凯德管理商学院培训课程延伸到中国,在中国贯彻凯德DNA的理念。

与中国发展相契合

在罗臻毓看来,在微观层面,深入洞察市场变化,用中国人的思维做中国市场业务,一直是凯德坚持的发展策略,同样,在宏观高度,凯德中国总是在中国国家战略发展中寻找共同的契合点。

对于凯德在华策略,罗臻毓说,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走高效、集约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结合自身的全产业链综合优势,我们明确提出了综合体战略,形成了包含综合体旗舰品牌来福士、城镇开发、旧城改造、地铁上盖综合体项目等,立体、多元的综合体业态组合。仅来福士一项,在华八座来福士广场总建筑面积达310万平方米,建成后价值超过620亿人民币。

此外,2014年伊始,凯德在中国就明确了聚焦五大核心城市群的宏观布局战略,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今年4月国务院同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后,中国正式加快建设“五大城市群”。凯德的城市群布局与其不谋而合,这坚定了我们在核心城市挖掘、拓展更多规模经济效益的决心和信心。

与一些海外机构总是通过宏观数据唱空中国房地产不同,罗臻毓更喜欢用深入实际的观察来判断市场,他也喜欢带海外的投资者到中国,实地感受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市场很大,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与特征都不尽相同,因此,很难用数据做出全面概括,我们对一线、二线城市发展保持乐观。”罗臻毓表示。

见证中国发展腾飞

对于中国市场深入的观察,一直是凯德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与凯德深耕中国理念密不可分,事实上,在过去21年中,“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也是包括罗臻毓等凯德高管们的集体特征。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中国市场的凯德高管之一,罗臻毓自2001年加入凯德集团后,他先后担任雅诗阁主管亚洲区投资开发业务副总裁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带领雅诗阁中国开疆拓土,从8家物业扩展到遍布10个城市22家物业,并两次荣膺“中国酒店式公寓100强”首位。

对于罗臻毓而言,200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那一年,因为工作需要,罗臻毓从新加坡举家搬至中国,在中国一待就是11年。“没想到会待这么久,从新加坡到中国,离不开太太的支持,毕竟我还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她要放弃全部,和孩子适应新的生活。”罗臻毓说。

从新加坡到中国,从英文到广东话、普通话,罗臻毓和家人已经融入中国,罗臻毓表示,“对于2004年来中国的决定,没有任何的后悔和遗憾,在这10多年中,我见证了中国发展腾飞和凯德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因为凯德在中国快速发展这个平台,给予我个人很多成长的机会。”

□对话

积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记者:凯德近年来围绕“一个凯德”进行明显的架构调整,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罗臻毓:2013年伊始,凯德在全球精简了集团的组织架构,将业务单位从8个精简至4个,包括聚焦两大核心市场的凯德中国与凯德新加坡,及专注于购物中心及服务公寓业务的凯德商用及雅诗阁。2014年,我们出售了在澳洲置地的股份,并将凯德商用私有化,使之成为凯德集团全资子公司。

“一个凯德”战略的核心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营与沟通效率,平衡资金布局分配,优化管理架构,整合内部资源,更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随着“一个凯德”的推进,我们内部沟通与协作更加顺畅,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沟通成本降低,内部决策速度提升。员工的集团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公司自豪感及员工士气显著提高。

记者:今年是凯德进入中国的第21年、深耕北京市场的第11年,凯德在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是什么?

罗臻毓:凯德集团在北京拥有来福士中心综合体旗舰项目、10家购物中心、6个住宅项目及9家服务公寓,整体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业态布局合理。京津地区是凯德“五大核心城市群”布局的重要一环。除了在北京拥有相当的规模,目前在天津,凯德也已经形成了包括商业综合体(含住宅、购物中心)及服务公寓的全产业链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涉及到城市综合一体化开发、新型城镇建设的多个领域。凯德拥有雄厚的全产业链综合实力与城镇开发经验,将积极支持与配合政府在这一区域的一体化建设。